在職場總有這么一句話,勝者為王,職場中如能將“誠信”進行到底,也必將為自己爭取到無限的可能,反之則可能使自己的職業生涯受挫。
今年,本來就受疫情的影響公司業務做得很困難,沒想到下半年還不斷地遇到“閃辭族”。他們都是職場新人小白,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感覺都是吃著碗里的,看著鍋里的,有些做了一兩個月,有些做了兩個星期。最過分的是剛走的這個,剛過了試用期,什么社保都開始幫他買了才說要走,理由就是覺得不合適,公司也是非常的無奈。
要知道,公司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就缺人,這樣一來無疑是雪上加霜。好不容易招了些人回來,花心思培訓,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但他們確做不了幾天就走人,一點都不負責任,不僅浪費大家的時間和也是浪費公司的資源。尤其向我們這種銷售崗位,每次晨會跟大家介紹新同事時,難免心里有些尷尬,總想著萬一熱情洋溢地跟大家打招呼,沒幾天人間蒸發,再又跟同事宣布他辭職了,那場面實在有點難堪。
就業大環境的嚴峻形勢使人對“好工作”的渴望更加強烈。為了得到心目中的好工作,有人靠努力,有人靠運氣,有人靠關系,也有人不惜犧牲誠信“閃辭”。小汪是“閃辭族”的一員,她就是為了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。
畢業至今,她已經換了超過10份工作,最長的不超過3個月,最短的一份只干了短短不到三天,甚至連試用期的薪水都沒拿,就走人。小汪說自己頻繁辭職,并非缺乏責任感,而是在他的同學當中,和她的跳槽經歷相似的,其實大部分都是在校成績優秀的人,相反的,那些“綜合能力”相對較弱的只要找了工作都安安穩穩地待著,很少產生辭職的念頭。
“閃辭”者大多年紀較輕,這群人可能在心理上還沒很成熱,又比較敏感,不太適應職場生活,隨著年齡增長,心態會變得更加平和,看問題也會較最初更包容,“閃辭”的理由就有可能被慢慢“消化”掉,穩定性也就會逐步增強了。所以即便要“閃辭”,也要盡可能站在企業立場考慮,將辭職可能帶來的不利效應降低到最小。
很多企業為了解決這樣的企業痛點,選擇了人工智能營銷軟件,把一些簡單重復的工作交給系統來操作,比如說云商AI智能語音外呼系統,就可以有效替代人工外呼,機器人自動外呼,處理簡單的客戶問題,有效篩選意向客戶,這樣也能夠很好地幫助企業規避這些“閃辭族”從而更好地培養有能力的人。
最后提醒現在的年輕人,離職做好工作交接,如果能早點告知單位做好準備,同時自己也要保持善始善終的工作態度,不因為準備離開而變得事不關己,那么,人力主管也會幫你在行業內傳遞一個好的口碑。更重要的是現在年輕人的競爭不再是同年齡層的人,人工智能已經慢慢取代基礎勞動力,要加油啦!